來去溪邊走一走

SCROLL DOWN

01

嘩啦嘩啦下雨了!
雨水最後都去哪裡了呢?

其實,不管是從天空落下的雨水,還是我們生活中用的水,都是大自然水循環的一部份!這些水落下後,會經過不同途徑流到河流和海裡,或是被保留在土壤、地下、冰河、生物身體裡,有些再蒸發回到大氣中,等著再一次凝結成水,化成雨水落到大地上。

現在,就點?看看水在山裡怎麼了

在山裡轉轉後,別忘了找找藏在畫面裡的黃臭泥,找到就戳他一下!

河水的搬運力量,也會把山上的土石帶到山下,漸漸堆積成我們居住的平原。因此,這些或短或長的河流,也創造我們的生活空間。不過,河流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功能呢?

你所不知道的河溪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有機會去溯溪、露營、釣魚,不過,河裡不只是有水、有魚,河流也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喔!

點開圖片看看河裡有哪些不一樣的故事吧!
別忘了這裡也有很多藏在畫面裡的臭泥唷!

河溪景觀背景圖
米蝦圖示溪魚圖示蜻蜓、豆娘圖示溪澗鳥圖示毛蟹圖示矽藻圖示溪畔植物圖示
文化景觀、遊憩說明圖示運輸、貯存淡水資源圖示運輸沙土圖示削減污染圖示支持森林生產力圖示生物遷移圖示循環營養圖示支持海洋生產力圖示

02

我們的生活
跟河溪還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讓生活中有更穩定的水源,人們開始在河流上游建水庫,調節雨季和旱季之間的可用水。不過在台灣,每天還是有一半以上的用水直接來自河流!

因此,要保護水資源,就不能只關心水庫!

    水庫能為我們貯備日常的用水,卻也會改變自然環境的平衡,像是...

  • 河溪搬運的泥沙被擱置堆積
  • 溪流生物移動阻斷
  • 水庫以下溪流乾凅
  • 改變地層受力,放大地震影響

水庫洩洪怎麼影響河流呢?

在暴雨後,因為水量過多,水庫會有洩洪的需求。


這時,大量的水一下子從水庫排到河道裡,河水短時間漲跌的幅度太極端,會讓生物很難生存。而且,大量河水帶來的泥沙覆蓋在河床上,也會讓原本在那裡生存的藻類和其他小生物失去家園。

對人們來說,一旦遇到原水濁度飆高,就會需要投放更多水質處理藥劑,才能提供乾淨的自來水。

不過啊,水的來源不一定要靠水庫喔!地表上的湖泊、濕地,也是匯集和貯存水源的地方。

地下水也是貯水好幫手

湖泊、河流、地下水,都是藏在大自然中的蓄水池,在大雨時幫忙貯水,不下雨的時候,成為人們源源不斷的水源庫。

在台灣,自然的河溪在山區進入平地前,因為變緩的地勢、大孔隙的溪床,河水常下滲成地表下的伏流,進入這個秘密貯存空間。

點開?看看地底下的水有什麼功用!

地下水層還支撐了我們的家園

這些持續不斷從地表存入地下的水源,除了可以在旱災時救我們一命,還有「支撐」的功能,他們能撐起地表上的建築物,和我們的生活。所以,如果沒有地表水的持續補充,又過度抽取來用,也會造成地層下陷的災害,危害到我們的生存空間。

在大自然原本的設計裡,河溪就能彈性變動來容納大雨,也可以自己淨化

不管是調節水氣、貯水蓄水、讓環境變乾淨、供給養分給不同的生物,還有河川上游保水、中游滯洪、下游排洪這些功能,大自然裡每個元素都有它的用處,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03

不過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形成的環境裡偶而還是會遇到一些天然災害...

為了降低天災帶來的損害,我們通常會透過災害管理的角度,來思考「環境可以承受災害的能力」,也就是-韌力 (Resilience)的概念。

大自然就跟我們的身體一樣,如果身體健康,寒流來時多保暖就不容易感冒,病也會比較快好;但是,原本抵抗力差的話,就容易生病,也不容易好。

不過,我們還可以多穿衣服帶口罩等來防護,這些我們能夠保護自己不要感冒的方式,也都是韌力的概念喔!

韌力漫畫

大自然遇到突然的大雨,或比較輕微的人為破壞,原本就有一些能力自己可以排解,回到可以正常運作的樣子。但是,如果環境被破壞的已經超過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一旦遇到突然的大雨,很容易就會造成更多的災害,也很難恢復正常。

韌力示意圖

同樣是暴雨後水突然漲了起來,天然河道有許多生物和天然孔隙,可以自己排解過多的水;但是,單調的人工河道,就失去這個能力,沒地方可去的洪水,只能向外漫出來,造成災害。

在台灣,我們試著在環境能承受的程度,還有水資源治理上,找到新的平衡。卻還是遇到了許多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往往只急著解決眼前的困擾卻帶來新的問題......

面對災害時,能最快看到效果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台灣目前的做法,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1. 現在一條河川的治理,分別由許多不同單位負責

一條河很多人管,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儘管每個單位都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努力排除災害,但是,上游為了擋砂石而蓋的攔砂壩,卻可能讓森林水土保持功能變差;上游把河道拓寬,加速排水,卻可能讓下游更容易淹水!而且,這些措施也會降低水源地保水、蓄水的能力,讓枯水期變得更長!

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常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造成新的問題。

不同單位負責同一條河流

2. 現在的我們更著重環境回復原狀的速度,卻忽略環境能承受的

我們常會想,水來了,要把他擋起來!但是一味地把水擋起來,可能會有其他沒考慮到的後果。舉例來說:

1. 打造人工護岸,用水泥取代有孔隙的石頭群,反而會讓原本生活在孔隙中的生物沒有家,河溪的生物多樣性和原本調節的功能都會變差。

2. 為了暢通排水,我們有了河道整治的工程,但這也可能讓原本河溪與周邊森林濕地的連結阻斷,降低彼此間生物的移動,以及營養的循環,整個自然的生產力因此變弱。

我們沒辦法阻止災害的來臨,也不可能完全不蓋這些整治工程,但是我們可以用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水資源管理和永續經營!

讓自然與都市生活溫柔共處

這份資訊,並不是否定現有的治水措施,而是希望能夠更整體的思考,在自然環境和都市生活之間,取得溫柔的平衡。因為都市生活的安全、舒適,也需要仰賴周邊的自然環境,如果我們沒有更整體地考量到自然河溪的功能,只把他弄得看起來整齊堅固,就會有新的副作用。

讓自然與都市生活溫柔共處

我們可以怎麼做?

1.為水資源預留彈性空間

延長分散水流的路徑,可以增加預留保水的空間,這樣一來,就能夠透過自然原本的力量,蘊藏、調節更多水資源,並讓生命得以延續。

透水環境圖示

多保留透水環境

濕地圖示

可以淹的濕地

埤塘圖示

貯水埤塘

高管理的圖示

低設施高管理彈性的河濱

生態草溝圖示

營造河邊樹林及生態草溝

維護行水空間圖示

維護地上地下的行水空間

2.跟大自然合作吧!

透過自然的調節功能和更健全的治理,我們也能有更好的水資源管理,創造良好的生活品質。

分散水路圖示

要提供足夠的蓄水空間,並分散水路

避免開發圖示

避免在行水的空間,或是災害潛勢區開發

保留大自然圖示

保留、善用大自然原本的滯水和調節供能

跟大自然成為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原本一起運作的自然元素!

比起整齊劃一的治水工程,健康的河道雖然不整齊,卻包容最多元的生態,不僅支撐我們生活發展需要的功能,也為我們帶來好的水質、安全的環境,還有高生產力。就算真的要改變,也要盡可能「迴避重要環境、縮小工程範圍、減輕工程影響、補償環境損傷」。

如果你注意到家附近有河道整治工程,別忘了提醒你的選區民代,要保留一些環境原本的樣子喔!

跟大自然成為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未來,我們期待台灣能用更彈性的心情,來面對溪流的治理和水源的運用,跟大自然成為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如果你也覺得這件事很重要,你可以...

把網頁分享出去吧

製作團隊

張志祺頭貼

出品人 : 張志祺

家妤頭貼

專案經理 : 家妤

沛初頭貼

企劃 : 沛初

惠宇頭貼

企劃 : 惠宇

郭郭頭貼

插畫 : 郭郭

nu頭貼

介面 : nu

哲晏頭貼

程式 : 哲晏

洪立頭貼

音樂 : 洪立

詹致遠頭貼

程式 : 詹致遠

游宭鎬頭貼

程式 : 游宭鎬

協力合作

贊助支持